【GA4 廣告完全優化攻略】常見廣告成效指標:CPA、CTR、CPC、ROAS 到 GA4 數據應用
【GA4 廣告完全優化攻略】常見廣告成效指標:CPA、CTR、CPC、ROAS 到 GA4 數據應用
如果你正好剛開始接觸廣告投放、完全看不懂廣告後台報表,看到一堆英文字母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?這篇文章會為你介紹常用的「廣告成效指標」,讓你知道這些指標代表什麼、怎麼看好壞,到該怎麼運用廣告成效指標來優化你的廣告表現。

文章目錄
一、認識常見廣告成效指標
1. 常見廣告成效指標介紹:CPA/CTR/CPC/ROAS
2. 為什麼這些指標很重要?
二、為什麼不能只看這些指標?
1. 廣告後台的數據不夠全面
2. 廣告的功勞不是只看「轉換」
三、文章總結
一、認識常見廣告成效指標
1. 常見廣告成效指標介紹:CPA/CTR/CPC/ROAS
想把廣告投放做好,首先必須要了解每個指標的意思:
CPA(Cost Per Action,每次轉換成本)
每一個轉換(例如填寫表單、購買、註冊)所需要的成本。
公式:廣告花費 ÷ 轉換次數
如果你花了 5000 元帶來 10 筆轉換,那 CPA = 5000 ÷ 10,一個轉換就是 500 元。
CPA 越低,表示每個轉換需要花費的成本越少。
CTR(Click-Through Rate,點擊率)
有多少比例的用戶在觀看廣告之後,有點擊連結。
公式:點擊數 ÷ 曝光數 × 100%
假設曝光數 10,000,點擊數 500 次,CTR = 500 ÷ 10,000 × 100% = 5%
CTR 越高,表示看到廣告後會點進去了解內容的人比例很高,通常作為素材吸引力的參考指標。
CPC(Cost Per Click,單次點擊成本)
跟 CPA 有點像,CPC 是得到一次點擊所花的成本。
公式:廣告花費 ÷ 點擊次數
例如花了 500 元,獲得 100 次點擊,CPC 就是 5 元。
一支廣告的 CPC 越低,表示每個點擊越輕鬆、越便宜。
ROAS(Return on Ad Spend,廣告投資報酬率)
也就是廣告花多少錢可以得到多少%收益的意思,是電商最常用來衡量廣告成效的指標。
公式:廣告帶來的收益 ÷ 廣告花費
假設廣告花費 1,000 元,帶來 2,000 元營收,ROAS 就是 2。
ROAS 越高,這支廣告就越值得投預算。通常用在比較「同一個商品」但不同廣告的成效。因為 ROAS 會受到商品單價影響,單價高的商品自然就拉高 ROAS。如果直接拿來比不同商品的廣告表現,就會有點失真。
2. 為什麼這些指標很重要?
CPA、CTR、CPC、ROAS 這些指標各有用途,但目的都是要幫助你判斷「廣告好不好」!
- CTR(點擊率)告訴你,有多少人看到廣告後願意點進去,如果 CTR 低,代表廣告可能不夠吸引人。
- CPC(每次點擊花費)告訴你,每個點擊要花多少錢,如果 CPC 太高,就是花了很多錢才買到少少的點擊。
- CPA(每次轉換成本)告訴你,每個轉換要花多少錢,如果 CPA 太高,就代表轉換效率不理想。
- ROAS(廣告投資報酬率)告訴你廣告有沒有幫你賺錢,如果 ROAS 太低,很可能花的錢比賺的錢還多,代表廣告預算花得不划算。
有這些指標的概念後,下一段文章要進一步告訴你:只看這些指標還不夠,因為你會發現,廣告後台提供的數據無法幫助你了解前因後果。
二、為什麼不能只看這些指標?
1. 廣告後台的數據不夠全面
廣告後台只能看「廣告本身」的成效,還不夠。如果你開始覺得廣告的成效一直沒有起色,就會想回過頭探究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- 廣告投放的受眾不對?
- 商品本身沒有吸引力?
- 素材呈現需要調整?
抑或是其他根本想不出來的原因⋯⋯這時候你就需要透過其他指標,來檢驗是不是這些地方出了問題。因此 GA4 就有一些專為電商設計的指標,可以追蹤:
- 用戶是「新訪客」或「回訪客」
- 加入購物車數、轉換率
- 用戶在頁面停留的時間
這些指標可以在 GA4 的獲客報表及流量開發報表看到,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筆者的另一篇文章:
延伸閱讀:【GA4 廣告優化完全攻略】電商行銷必懂的 GA4 轉換指標與報表位置
2. 廣告的功勞不是只看「轉換」
如果你有在多個平台投放廣告,應該會很常碰到一個問題:
- A 廣告平台有 70 筆轉換
- B 廣告平台有 50 筆轉換
但實際的轉換總數只有 100 筆?也就是「轉換被重複計算」的問題。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廣告平台之間沒有互通,廣告平台並不會知道用戶曾經從其他廣告平台造訪過網站,所以只要廣告被點擊並且有轉換行為,平台就會將這個行為認列為轉換。造成每個平台轉換數據都很亮眼,實際訂單數卻有落差。
這個概念筆者在另一篇文章有更詳細地說明,可以看看這一篇文章:
在這邊就快速用一個例子跟大家說明。假設你有兩個廣告活動的成效表現如下:

只看 CTR,你會認為活動 A 很成功;但如果只看 CPA,又會覺得活動 B 才划算。其實,這兩個廣告在轉換促成上擔任的「角色」不一樣。
廣告活動A負責「引流」把流量帶進來;廣告活動B負責「成交」促成轉換,就是「主攻/助攻」的差異:不同廣告擅長的事情不同,就會有不同的行銷目標,在成效數據的結果上當然就有所差異。
所以不管單看哪一個平台,對於判斷廣告成效都不夠全面。因此如果你在廣告後台看到成效不佳,可以先不用那麼著急,馬上就想要改素材、降預算。先去看看其他的指標,釐清你的行銷目的、廣告要溝通的對象,再去優化想要調整的地方,這樣才是更有數據依據,也更有效率的方式喔!
三、文章總結
這就是為什麼行銷人永遠有一大堆分頁、永遠有看不完的報表,因為需要看的行銷指標太多了,根本不是一個平台、一張報表就能夠做到的。
廣告後台可以看到廣告花費、廣告指標,GA4 則能看到流量和轉換指標。但是每天都要開好幾個平台、切換不同報表,再手動整理成一張表,太花時間了。

因此我們製作了一張「廣告整合報表」,把廣告平台 + GA4 數據串在一起,讓你在一個畫面裡就能看見廣告後台的成本花費、曝光次數、CPC,以及在 GA4 後台才看得到的進站次數、加入購物車數。一起看多個平台的指標,用更宏觀的角度幫助你判斷廣告的好壞,提供你行銷策略優化的方向!
有興趣想親自體驗廣告整合報告,歡迎點擊下方按鈕填寫【詢問表單】,我們的專員會在上班時間主動與你聯繫喔:)
若想獲得更多 GA4 最新資訊與教學文章,歡迎填寫以下表單,訂閱【 圖靈數位 】電子報!

